
现代快报讯(记者 是钟寅)近日,国家科技传播中心学术发展讲堂海洋科技专场开播,活动以“向海图强:从蔚蓝到未来”为主题,探讨海洋未来装备技术路径与产业蓝图,活动吸引来自百余名高校学生及青年科技工作者现场参加。
主旨演讲环节,哈尔滨工程大学副校长、教授韩端锋系统梳理了面向2050年的世界海洋经济与装备创新的发展战略,围绕海洋环境保护、资源开发、科学技术与权益保障四大方向,深入剖析了绿色船舶、海洋新能源、深海采矿、智能船舶、极地工程等关键技术领域的现状、挑战与未来图景。韩端锋教授强调,海洋装备产业是建设海洋强国的基石,亟须在关键技术领域实现自主可控,并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。
韩端锋介绍,海洋新能源是指蕴藏在海洋中的可再生能源,包括波浪能、潮流能、海上风能、太阳能、温差能、盐差能等。根据IPCC报告,全球海洋能资源理论上每年可发电2000万亿kWh,约为全球年发电量的77倍。仅在我国近岸的海洋能储量,大概是15.8亿千瓦,相当于70个三峡水电站的装机总容量。目前,风能、光伏是主力海洋可再生能源,其中海洋风能预计到2030年装机量将达到2亿千瓦,总投资将达到2.6万亿元,拉动产业投资20万亿元。
对谈环节,哈尔滨工程大学长三角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、江苏省船舶海工产业创新联盟秘书长张海鹏作为嘉宾主持,与韩端锋、哈尔滨工程大学烟台研究院教授孙树政、易俐特自动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沈建东深度对话,围绕我国海洋装备实力几何、海洋科技成果转化面临哪些瓶颈、新概念装备将如何颠覆未来场景等多个热点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。
本期活动由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、哈尔滨工程大学共同承办。据悉,中国科协推出的国家科技传播中心学术发展讲堂,突出前沿性、思辨性和传播性配资行业查询,面向科技工作者尤其是青年科技工作者,传播学术领域的前沿发展动态。讲堂将持续邀请战略科学家、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,讲述突破传统的前沿探索、卓有成效的改进方法、颠覆认知的创新理论以及改写行业规则的研究成果。
传金所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